IPO 发表于 2010-6-5 20:00:58

关于fifo

本帖最后由 IPO 于 2010-8-12 11:20 编辑

写时钟周期w_clk,
读时钟周期r_clk,
写时钟周期里,每B个时钟周期会有A个数据写入FIFO
读时钟周期里,每Y个时钟周期会有X个数据读出FIFO
则,FIFO的最小深度是?

首先,这道题不一定有解
有解的必要条件是在一定时间内(足够长),写入的数据数量一定要等于读出的数据数量
因此有:A/B * w_clk = X/Y * r_clk

其次,算出写数据的最大burst_length。考虑最坏情况
比如,如果条件给出,每100个写时钟,写入80个数据,那么在背靠背的情况下,burst_length = 2*80=160

最后,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r_clk/w_clk

BTW:通常,为了安全起见,都会多留一些depth的余度

IPO 发表于 2010-6-5 20:01:19

个人觉得,公式应该是这样:
A/(B * w_clk) = X/(Y * r_clk)

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w_clk /r_clk


举例说明:
如果100个写时钟周期可以写入80个数据,10个读时钟可以读出8个数据
其中w_ck=5ns,r_ck=10ns

如果按照之前的公式,得出的深度为: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r_ck/w_clk=160-160*8/10*2=-94,显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考虑背靠背(20个clk不发数据+80clk发数据+80clk发数据+20个clk不发数据的200个clk)

这样在中间160个写时钟周期连续写的情况下,只能读出160*5/(10*10)*8=64个数据,所以FIFO的深度应该为160-64=96
也就是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w_clk /r_clk=160-160*8/10*5/10=96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IPO 发表于 2010-6-5 20:02:46

我以前看到过这个公式,是用来计算同步fifo的。

你所举的那个例子, 如果呼入fifo的数据宽度和呼出相同的话,都设为w bit。那么呼如fifo的带宽就是200wbps,呼出fifo的带宽是100wbps。考虑链路利用率都是80%。那么呼入fifo的有效带宽是160wbps。呼出fifo的带宽是80wbps。现在看到矛盾了,由于输入输出带宽不相等,进来永远比出去多,那么FIFO总是处于不断积累数据的状态。所以lz所举的这个例子并不合适。
应该提高读时钟的速率,使fifo两端的带宽匹配,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计算出有解的fifo深度。

如果令wclk=rclk (以下内容中的clk表示时钟的频率,不是周期)。可使得读写带宽匹配。那么这个例子的答案是32
原因如下: 考虑背靠背的情况,160个wclk连续都写入了160个数据。而这160个wclk时间内,由于wclk=rclk,那么读出了(16/10 )×8=128个数据。有32个数据会被留在fifo里。那么fifo的最小深度就是32。

如果令wclk=200mhz,改为100个wclk里写入40个,rclk=100mhz,10个rclk里读出8个。那么fifo深度为48

IPO 发表于 2010-6-5 20:02:59

续上:
讲数据带入公式 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r_clk/w_clk
正好也是也是这个结果。所以我觉得公式是对的。
其实 A/B * w_clk = X/Y * r_clk 即 (A/B)*W_CLK=(X/Y)*R_CLK
所表达的含义就是 fifo的输入和输出带宽要匹配,其中A/B表示链路利用率,w_clk×width表示带宽,这里大概是默认输入输出的数据宽度相同,所以以wclk来代替带宽。 X/Y 和 r_clk 的含义也是这样:) 。在带宽匹配的前提下数据不会无限积累。

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r_clk/w_clk)公式是对的。

IPO 发表于 2010-6-5 20:03:12

续上:
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 (X/Y) * (r_clk/w_clk) 作个变形,
得到 fifo_depth = burst_length - (burst_length /w_clk)*
其中(burst_length /w_clk) 表示这个burst的持续时间,r_clk*(x/y)表示读的实际速度。
两者的乘积自然就是这段时间读出的数据量。显然burst_length表示这段时间写入的数据量,两者的差为fifo中残留的数据,这个也就是理论上的fifo的最小深度。
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以半空半满信号来指示fifo的空满状态的,所以实际设计fifo的时候会至少留下一个数据空间的深度裕量。

IPO 发表于 2010-6-5 20:03:27

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自己的问题:
1,贴子中写时钟周期w_clk和读时钟周期r_clk并不是指的周期,而是指的频率
2,我举例不当,因该是wice3所说的那样,100个CLOCK写40个数据,这样在100个周期内
   写入的数据数量和读出的数据数量就一致了,不会造成溢出。

总结:
1,原公式还是对的,只是w_clk和r_clk意义描述的容易让人误解
2,又加深了对fifo的理解

IPO 发表于 2010-6-5 20:05:02

考虑最糟糕的情况,背靠背写fifo,80个wclk里写进了80个数据,
80个wclk的时间等于40个rclk时间,在40个rclk时间里读出了4×8=32个
那末fifo中残留48个 :)

xieming0502 发表于 2010-6-8 10:13:18

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自己的问题:

xieming0502 发表于 2010-6-8 10:15:25

FPGA学习步骤,我的体会
FPGA学习步骤,我的体会
FPGA在目前应用领域非常,在目前的单板设计里面,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从简单的逻辑组合,到高端的图像、通信协议处理,从单片逻辑到复杂的ASIC原型验证,从小家电到航天器,都可以看到FPGA应用,它的优点在这里无庸赘述。从个人实用角度看,对于学生,掌握FPGA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对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使用fgpa可以让设计变得非常有灵活性。掌握了fpga的设计,单板硬件设计就非常容易(不是系统设计),特别是上大学时如同天书的逻辑时序图,看起来就非常亲切。但fpga的入门却有一定难度,因为它不像软件设计,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几乎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设计。fpga的设计与硬件直接相关,需要实实在在的调试仪器,譬如示波器等。这些硬件设备一般比较昂贵,这就造成一定的入门门槛,新人在入门时遇到一点问题或者困难,由于没有调试设备,无法定位问题,最后可能就会放弃。其实这时如果有人稍微指点一下,这个门槛很容易就过去。
          我用FPGA做设计很多年了,远达不到精通的境界,只是熟悉使用,在这里把我对fpga的学习步骤理解写出来,仅是作为一个参考,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和指正。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计算机必不可少。目前FPGA应用较多的是Altera和xilinx这两个公司,可以选择安装quartusII或者ISE软件。这是必备的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还需要下载器、目标板。虽然有人说没有下载器和目标板也可学习fpga,但那总是纸上谈兵。这就像谈女朋友, 总是嘴上说说,通个电话,连个手都没牵,能说人家是你朋友?虽说搭建硬件环境需要花费,但想想,硬件环境至多几百元钱, 你要真的掌握FPGA的设计,起薪比别人都不止高出这么多。这点花费算什么?
   
   2、熟悉verilog语言或者vhdl语言 ,熟练使用quartusII或者ISE软件。
   VHDL和verilog各有优点,选择一个,建议选择verilog。熟练使用设计软件,知道怎样编译、仿真、下载等过程。
   起步阶段不希望报一些培训班,除非你有钱,或者运气好,碰到一个水平高、又想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共享的培训老师, 不然的话,培训完后总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冤大头。入门阶段可以在利用网络资源完成。
   
   3、设计一个小代码,下载到目标板看看结果
   此时可以设计一个最简答的程序,譬如点灯。如果灯在闪烁了,表示基本入门了。如果此时能够下载到fpga外挂的flash,fpga程序能够从flash启动,表明fpga的最简单设计你已经成功,可以到下一步。
   
   4、设计稍微复杂的代码,下载到目标板看看结果。
   
   可以设计一个UART程序,网上有参考,你要懂RS232协议和fpga内置的逻辑分析仪。网上下载一个串口调试助手,调试一番,如果通信成功了,恭喜,水平有提高。进入下一步。
   
   5、设计复杂的代码,下载到目标板看看结果。
   譬如sdram的程序,网上也有参考,这个设计难度有点大。可用串口来调试sdram,把串口的数据存储到sdram,然后读回,如果成功,那你就比较熟悉fpga的设计饿了
   
   6、设计高速接口,譬如ddr2或者高速串行接口
      这要对fpga的物理特性非常了解,而且要懂得是时序约束等设计方法,要看大量的原厂文档,这部分成功了,那就对fpga的物理接口掌握很深,你就是设计高手了
      
   7、设计一个复杂的协议
      譬如USB、PCIexpress、图像编解码等,锻炼对系统的整体把握和逻辑划分。完成这些,你就是一个一流的高手、
      
   8、学习再学习
      学习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学无止境,山外有山”。
      
上述只是一些简单的学习步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Sunlife 发表于 2015-5-20 10:36:40

以前看到过这个公式,是用来计算同步fifo的。

你所举的那个例子, 如果呼入fifo的数据宽度和呼出相同的话,都设为w bit。那么呼如fifo的带宽就是200wbps,呼出fifo的带宽是100wbps。考虑链路利用率都是80%。那么呼入fifo的有效带宽是160wbps。呼出fifo的带宽是80wbps。现在看到矛盾了,由于输入输出带宽不相等,进来永远比出去多,那么FIFO总是处于不断积累数据的状态。所以lz所举的这个例子并不合适。
应该提高读时钟的速率,使fifo两端的带宽匹配,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计算出有解的fifo深度。

如果令wclk=rclk (以下内容中的clk表示时钟的频率,不是周期)。可使得读写带宽匹配。那么这个例子的答案是32
原因如下: 考虑背靠背的情况,160个wclk连续都写入了160个数据。而这160个wclk时间内,由于wclk=rclk,那么读出了(16/10 )×8=128个数据。有32个数据会被留在fifo里。那么fifo的最小深度就是32。

如果令wclk=200mhz,改为100个wclk里写入40个,rclk=100mhz,10个rclk里读出8个。那么fifo深度为4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fi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