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APP带来的移动营销启示来源:汽车产经网
营销从以产品未中心的4Ps (Product 产品、Price 价格、Promotion 促销、Place 渠道)到以客户为中心的4Cs (Consumer’s Needs 客户需求、Cost 顾客购买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mmunication 与客户沟通、Convenience 客户购买便利性)再到侧重于用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的4R理论(Relationship与客户关系、Reaction互动反应、Relevancy客户关联、Rewards回报),营销的理论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一步步前行。从理论上来说,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销理论也随之发生了三次典型的变迁,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小贴士:推一把网络营销论坛,营销推广人士必上的网站)从实质上来说,自营销理论从4P到4C,经历了一个营销重心从产品到顾客的转移,而从4C再到4R,则是强调了厂商与顾客关系与互动、强调顾客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说,4C之后直到目前的营销理论,其核心依然存在于顾客以及厂商、品牌与产品的顾客关系和良性互动之中。前三者的共同点,是对于顾客识别的相对“粗放性”。既然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如果不能有效区分客户、理解需求,如何能做到精准营销、建立良性厂商客户关系呢?
但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技术,充分理解和认识用户特征、深入挖掘网络营销培训用户需求、全面细分、满足各类客户体验成为可能,在自媒体时代,品牌更能借助APP等平台达到最大化的宣传效果。
因此,在业务多样化、需求差异化和服务精细化的3G时代,著名专家朱海松提出了基于3G的营销特征提出了4I模型,以此来探讨 “精细化”的关系营销。这4I便是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分众识别)、 Instant message(即时信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动沟通)和I(我的个性化)。
针对这4I,若放到APP营销身上,我们也可以得出细化的4I:Interest(利益性)、Interesting(趣味性)、Interactive(互动性)和Individual(个性化)。
APP营销以利益为核心
朱先生的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指的是个体识别,即识别沟通的分众对象并与其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为何需要做到个体识别?一两千年前司马迁先生在《史记》早已一语道破天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以顾客需求为核心,那么必然是要发现顾客真正的需求所在。
移动营销可做到分众识别,个众锁定,定向推广,而APP更是主动下载、主动协助推广,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不能识别这些分众,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利益(可能是乐趣、成就感,也可能是丰厚的奖品、酬劳诱惑),这些APP的受众凭什么会下载这些APP并甘之如饴、向他人推广呢?这种利益性,是APP营销的基石所在。
因此,从APP分类上来说,尤其是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的APP产品,那些以品牌为尊、不考虑APP本身能为使用者带来相关利益性的APP,必然无人使用、备受冷落。对于APP移动营销,有人才有“定位≥品质≥营销手段”这一观点,因为定位决定了利益性,APP本身,也仅仅是营销的手段之一,营销理论的核心并未改变。
面对终端的免费APP应当做的趣味生动
第二个I,指的是Instant Message(即时的信息),它是无线互联网区别于传统网络的核心特征之一。随着人群的闲暇时间不断碎片化,手机的便利性使得移动营销可以及时地与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移动营销的即时性可快速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并获得反馈,这正是APP前景所在。因此,最近有消息传来,电视媒体已经在逐渐走向没落。
与及时性相对应的,我们认为是趣味性,对于APP来说,如果一个面向终端受众的APP毫无趣味可言,如何能使目标下载?事实上趣味性可以算在利益之中,但又不同于实物、物质化的利益。“荣威350 车震摇摇乐”正能说明这种趣味性的驱动力所在。
而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及时性,一旦这一个APP失去了利益或兴趣,消费者必然转而求其它,因为没有产品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于免费的产品来说。(不过反过来说,即便是为经销商定制、作为日常工具的APP如DSA,就算销售顾问使用无趣,但能为经销商带、购车顾客带来更多的客户、更良好的体验,增加了销售顾问的便利性,自然不会受到排斥。只是这种收费、定制的APP产品不同于以终端客户为受众、以营销为目的的APP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品牌传播为主要诉求的APP产品,生动有趣,可以认为是一种必需,而并非“有”比好玩更重要,停留在“有”与“没有”的阶段,仍然是APP移动营销的初级阶段。
APP应当激发用户的互动与参与,给他们一片天空
第三个I,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指的是互动与沟通,我们可以简称为Interactive。
互动就是参与。由于无线网络“永不间断”的特性,互动与参与的可能性、积极性和随机性超过以往的传统网络。(小贴士:推一把网络营销论坛,网络营销推广人士学习交流的社区)
顾客忠诚度并非一成不变,要保持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一对一”的无线互动营销,与消费者形成互动、互求、互需的关系,并让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对于品牌营销大有裨益。目前多数厂商是否重视第一种互动,并且认为在无线互联网来临的时代,这是厂商从未有过的机会:能够站在每一个细分群体面前;实际上——后一种互动,是以往的传统网络中难以及时获得并成型的,随机性也大大增强。
同时建立两种良好的互动性至关重要,从时下所有优秀的APP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良好的互动性,从MINI Getaway的互动争抢到蓝色驱动的互相PK,创造一种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氛围能为APP营销插上飞翔的翅膀。
APP应当富于个性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无可否认,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对于个性化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无论任何产品。从产品时代来说,就是那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人优呢?就如同实用/信息查询类的APP,与世界上大多数产品一样,他们面临同一个问题:产品同质化。
这时候,迈克.波顿会用战略大师的眼光提醒我们:差异化战略。
既然品牌之所以能成为品牌,品牌就一定有其明确的附属个性,就如同MINI、大众之不同于奔驰,那么,为何不将产品上的个性一致地移植到APP上面?为何不将APP做得如同汽车产品一样富于个性?
同时,个性化也意味着人性化,个性化的另一个层面是受众能够获得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比如不少汽车厂商推出的定制车身颜色、内饰、轮毂等方向的APP产品。那么,同一个APP产品能否给予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感受与满足呢?APP的营销时代,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寻找答案。
正如插图中所描述的:The Mobile Media Revolution,手机是媒体的革命,尤其是智能手机、APP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场革命的进程。客观来说,至少在我国,APP正处于起步阶段——即便汽车行业往往处于领先的位置:汽车在互联网上的投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知道无线网络时代成为主流的时代还有多远,但可以预见,一旦这一天来临,手机,以及APP,必将成为时代主角。
而营销,应当先于产品,准确衡量时代脉搏,从而使工厂制造出符合时代与受众需求的产品,这才是营销的使命所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