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ytms
发表于 2018-10-19 10:21:57
1640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然后它要计数。
我们用间隔来计数,count清零。
画s0。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4 09:45:40
1641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4 09:46:52
1642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4 09:50:47
1643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画EBD。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4 09:51:41
1644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分子就用用量来做,<256。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5 09:03:54
1645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然后指向下一个状态。
稍微长一点。
指向s1,EBD。
应该是≥256。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5 09:05:11
1646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就是这张图,读请求比向FIFO的写请求要提前两拍嘛。
所以你先做两拍的一个间隔。
读请求打开。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5 09:06:45
1647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Sn。
SA和SD。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5 09:07:56
1648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如此,SA和SD正好是这个宽度。
我们做过它的证明。
现在就来做。
按这个图样来做。
lcytms
发表于 2018-10-25 09:10:00
1649
(同学分享)。
1.3 状态转移图设计(Controller)(RAM写潜伏期1拍)。
宽度是2,2-1=1,所以cou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