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36|回复: 1

乔布斯回归苹果犯下的十大错误

[复制链接]
zhiweiqiang33 发表于 2012-9-18 14: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埃里克·杰克逊(Eric Jackson)发表《目前为止苹果犯下的十大错误》的文章,文章回顾了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所犯的各种错误。这份错误清单中包括让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进入董事会;帮助谷歌在移动领域打造滩头堡、没有收购Twitter等事情。文章全文如下:

回顾苹果的过去,并从他们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其实是种很有趣的智力活动。

就苹果来说,实在很难找到其失误之处。我故意把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和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领导下的苹果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只谈到了乔布斯通过NeXT的收购而回归苹果之后的时期,也就是苹果在过去16年里的表现。

我试图找到苹果在这个时期犯下的错误。这才发觉苹果执行了如此多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例如iPod、向电脑开放iTune、实体零售店、iPhone、应用商店和iPad。

没错,苹果确实有失误。我不是个喜欢放马后炮、扫大家兴的人。我只是想说明错在哪里。我敢说,苹果肯定已经在内部认真总结了他们的错误(当然,他们可能比我更加难以发现他们犯下的错误)。只有完全认清错误才能变得更好。

这份错误清单中不包括支付股利(这并不要紧,反而可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任命蒂姆·库克(Tim Cook)而非史蒂夫·乔布斯的盲从者担任公司CEO(库克是极其出色的CEO),在语音应用Siri中植入广告(Siri很棒,且在未来5年里还将大幅完善)等事情。

以下是苹果到目前为止犯下的十大错误:

1. 让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进入董事会

这是过去16年里的一件大事。6年前,史蒂夫·乔布斯邀请埃里克·施密特担任苹果公司董事。那时,苹果的一支绝密团队已经用了两年时间研发iPhone。在施密特加入苹果董事会三个月后,谷歌开始打造安卓产业联盟。当时的谷歌还在模仿黑莓手机,但施密特出席了苹果有关讨论iPhone发布和后PC时代重要性的会议。显然,他仔细倾听了会议内容,从中吸取经验,然后回到谷歌,让研发安卓的家伙们根据iPhone的世界观进行重新定位。这有助于谷歌获得与iPhone对抗的立足点。史蒂夫·乔布斯曾以为谷歌是朋友,于是邀请他们加入苹果。然而,他们变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2. 帮助谷歌在移动领域打造滩头堡

在邀请施密特加入苹果董事会时,乔布斯不仅给了施密特极佳的观察位置,使其可以出席苹果公司最高机密的各种战略讨论,在iPhone面市之初还与谷歌的各项服务进行了深度合作。谷歌的搜索、地图和YouTube都大大受益于乔布斯分配给它们的“海滨房产”。如果它们在iPhone平台上没有得到那种地位,那么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强大。当你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后,总是难以消除这个决定所产生的影响。如今,苹果新推出的iOS 6系统从默认配置中删除了谷歌地图和YouTube。假如苹果在iPhone的早期概念化和发布阶段就把谷歌视为激烈竞争的对手,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多么地不同呢?

3. 直到现在都没有收购Twitter

在5月举行的All Things D大会上,苹果CEO蒂姆·库克说,他认为苹果必须进军社交领域,但不必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站。我认为他错了。苹果有时把自己描述为单纯的硬件/软件制造商。但它也一直在做应用程序,有些做得非常出色。在移动世界(后PC时代),某些应用是必备之物,比如地图,因此苹果研发了自己的地图应用程序,而不是把所有数据都交给谷歌。在我看来,Twitter是另一个必备之物。与Facebook不同,Twitter是为移动设备而生。它是不可替代的,是每个人在未来最重要的“渠道”,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HBO电视台,因为它完全契合人们的兴趣。这个数据源非常重要,有利于苹果凭借Siri语音助手等应用将未来的设备交到用户手中(并使用户不再使用传统的谷歌搜索服务)。苹果已经与Twitter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但还不够。如果其他人收购了Twitter,就会严重阻碍苹果的发展。苹果必须拥有它。

4. 与Facebook合作

今年6月,苹果宣布下一代iPhone将与Facebook进行深入整合,使iOS系统用户可以像现在发布Twitter信息一样轻松地更新他们的Facebook新闻。然而,如今的Facebook充满了危险性,像极了在2006年与苹果合作的谷歌。Facebook似乎是个好伙伴,没有与苹果作对。似乎苹果可以通过加深与Facebook的整合来为用户提供出色的体验。但是,这种关系将为苹果带来什么呢?我知道Facebook将从移动用户手中得到大量的数据和最新信息,它亟需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在移动世界拥有光明的未来。然而,苹果能从Facebook用户手中得到什么回报呢?这将为苹果带来什么长期好处呢?要是Facebook决定不再“只是做个苹果或谷歌平台上的应用程序”,这该怎么办呢?这种假设并非毫无根据。我认为Facebook应该被苹果当成敌人,直到Facebook用事实证明它不是敌人。

5. 不愿用现金储备进行收购

这又回到了有关Twitter的那一点。在苹果收购Twitter的第二天,Twitter的用户数量就会实现突破。它的价值将会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么,为什么不收购Twitter呢?或许是因为苹果认为自己等得起。或许是因为他们拥有优先取舍权,因此不着急。我记得,苹果曾经离破产只有90天,这给乔布斯留下了阴影。但在某些时候,苹果必须意识到自己在银行里存了1,000多亿美元,是时候用了。苹果不必太谨慎。通过一些计划周详、时机恰当的收购,苹果可以推动自己的发展势头,而且还可以伤害到竞争对手。

6. 没有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去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苹果首席财务官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对此开了个玩笑,暗示谷歌支付了过高的收购价。然而,苹果的错误在于没有先一步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我敢说,如果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那么苹果员工和蒂姆·库克就能够确信自己能在与三星的专利诉讼战中获胜。苹果用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制定他们的知识产权诉讼策略(从iPhone发布前就开始了),但他们本来可以轻松避免这种情况。苹果加入了收购北电网络(Nortel)专利资产的企业联盟,使谷歌未能获得这些专利,这非常好。如果苹果先一步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然后将之关闭或者出售手持设备和机顶盒业务,那么这对苹果更加有利。有时,最好的进攻就等同于坚固的防御。要是没有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谷歌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7. 不能轻松分享照片和视频

去年,苹果推出了iCloud云服务。虽然开始时遇到了一些麻烦,但这个新产品意义深远。它为大量优秀的创新型服务奠定了基础。很多的iOS系统用户都启用了iCloud云服务。我能明白为什么苹果认为自己在发布另外的照片新服务之前不得不先推出这项服务。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iPhone或iPad上分享照片和视频非常困难。在移动领域,图片、地图、信息发送和音乐堪称杀手级应用。正如有位读者在以下的评论中所说:“苹果必须做所有这些东西。”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设备。可是,iPhone用户却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这些照片。他们不得不转而求助于Instagram或Twitter,但它们的服务仍然很粗浅。苹果喜欢说,他们不必成为先驱(比如近场无线通讯技术NFC),只需要做到最好就行。但这会使用户抓狂。目前令用户不满的就是有关照片和视频分享的问题。

8. 在非核心产品方面只是做个迅速的跟进者

企业因为植入公司文化的工作习惯而成功(和毁灭)。苹果总是善于打造硬件和软件设备。他们可能将总是在广告销售方面遇到困难。谷歌可能恰好相反。苹果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做个迅速的跟进者,而不是出于最前沿。他们没有创造出第一部手机、第一台平板电脑,他们只是学习,然后做到最好。然而,这种态度会导致懒惰。

9. 等了很长时间才更新iTunes

之前我已经撰文谈到了这个问题。iTunes是庞大的移动音乐库,其音乐策展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新歌。苹果在这方面没有做任何事情,只是向Pandora、Spotify和Songza(都依靠广告模式)敞开大门。据《华尔街日报》上周的一篇报道,现在苹果似乎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据称,他们正在制作iTunes的一个重大更新,将在下个月前后发布。但再说一次,苹果不应该用这么长的时间。那种迅速跟进者的态度令我担心,某种服务将会从天而降,让苹果无法跟上脚步。

10. 让三星被奉为智能手机功能的创新领导者

如今,iPhone已经是手机中的霸主,以至于人们认为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远远不如它。因此,三星Galaxy S3的发布在过去6个月里引发了一点不安情绪。更大的屏幕?大量的新功能?他们不再只是追赶了。作为苹果的拥趸,我不喜欢这样。苹果必须始终是创新领导者。进行颠覆性创新,让其他人竞相追赶。在过去6个月里,苹果已经落后一步了。

当然,苹果能够纠正其中的很多错误。作为拥趸和投资者,我希望他们会这么做。
zxopenljx 发表于 2022-11-14 14: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布斯回归苹果犯下的十大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 京ICP备20003123号-1 )

GMT+8, 2024-3-29 13:38 , Processed in 0.2102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