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5|回复: 0

针对未来十年 “All Programmable”器件的颠覆之作

[复制链接]
zhiweiqiang33 发表于 2012-10-18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经四年的开发和一年的试用版本测试,赛灵思可编程颠覆之作 Vivado 设计套件终于震撼登场,并通过其早期试用计划开始向客户隆重推出。新的工具套件面向未来十年 “All Programmable”器件而精心打造, 致力于加速其设计生产力。

赛灵思市场营销与公司战略高级副总裁Steve Glaser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赛灵思把​​半导体技术的创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释放了可编程器件全面的系统级能力。随着赛灵思在获奖的Zynq-7000 EPP(可 扩展式处理平台)器件、革命性的3D Virtex-7堆叠硅片互联(SSI)的技术器件上的部署,除了我们在FPGA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之外, ,我们正开启着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时代——一个“All Programmable”器件的时代。”

“All Programmable”器件,将使设计团队不仅能够为他们的设计编程定制逻辑,而且也可以基于ARM®和赛灵思处理子系统、算法和I / O进行编程。总之,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级的器件。Steve Glaser说“未来“All Programmable”器件要比可编程逻辑设计更多。他们将是可编程的系统集成,投入的芯片越来越少,而集成的系统功能却越来越多。”

Steve Glaser还表示,在利用“All Programmable”器件创建系统的时候,设计者所面临的是一套全新的集成和实现设计生产力的瓶颈问题。一方面从集成的角度讲,其中包括集成算法C和寄存器传输级(RTL)的IP;混合了DSP、嵌入式、连接和逻辑域;验证模块和“系统”,以及设计和IP的重用等。实现的瓶颈包括芯片规划和分层;多领域和大量的物理优化;多元的“设计”与“时序”收敛;和后期的ECO和设计变更的连锁效应。

正是为了解决集成和实现的瓶颈,使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这些“All Programmable”器件的系统集成能力,赛灵思打造了全新Vivado设计套件。

在Vivado 设计套件这一以系统为中心的工具套件的开发过程中,赛灵思以业界标准为标杆并采用了先进的 EDA 技术与方法。为此,无论是需要高度自动化按键式流程的客户,还是需要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可修改流程的客户,他们现在能够比以往更快更高效地进行设计(甚至包括赛灵思最大型的 FPGA 设计),同时还是在一个熟悉而直观的先进的 EDA 环境下工作。


赛灵思开发 Vivado 设计套件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完整系统可编程功能的新型工具套件,该套件远远超越了赛灵思为时甚久的旗舰型 ISE 设计套件。为帮助客户顺利过渡到Vivado 设计套件的使用,赛灵思将继续坚定地为采用 7 系列及更早期的赛灵思 FPGA 技术的客户提供 ISE 支持。今后 Vivado 设计套件将成为赛灵思的旗舰设计环境,支持所有 7 系列器件及赛灵思未来器件。

赛灵思公司设计方法市场营销高级总监 Tom Feist 预计,一旦客户启用 Vivado 设计套件,就会立即体会到其相对于 ISE 的优势。

Feist说:“与同类竞争工具相比,Vivado 设计套件的运行时间可缩短高达 4 倍,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设计生产力。同时该设计套件纯熟地运用了多种业界标准,诸如 System Verilog、SDC(Synopsys 设计约束)、C/C++/System C、ARM AMBA AXI-4互联、互动 TCL(工具命令语言)脚本。Vivado 设计套件的其它突出优势包括为 Vivado 的众多报告和设计视图提供全面的交叉探测功能、预计将于 2012 年推出的高级图形化 IP 集成功能、首款得到 FPGA 厂商全面支持的商用高层次综合技术(C++ 到 HDL综合)。

一个面向新一代可编程设计的设计工具


赛灵思早在 1997 年就推出了 ISE 设计套件。ISE套件采用了当时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基于时序的布局布线引擎,这是1995 年 4 月赛灵思收购 NeoCAD 获得的。在其后 15 年的时间里,随着 FPGA 能够执行日趋复杂的功能,赛灵思为 ISE 套件增添了许多新技术,包括多语言综合与仿真、IP 集成以及众多编辑和测试实用功能,努力不断从各个方面改进 ISE 设计套件。Feist 表示,赛灵思通过借鉴 ISE 设计套件的所有经验、注意事项和关键技术,并充分利用最新 EDA 算法、工具和技术,才打造出了这一颠覆性的全新 Vivado 设计套件。

Feist 表示:“Vivado 设计套件将显著提升当今设计的生产力,且能够轻松实现升级扩展,应对20nm 芯片及更小工艺技术所带来的容量和设计复杂性挑战。在过去 15 年时间里,EDA 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是从头开始开发这套工具的,所以我们能够在套件中采用最先进的 EDA 技术和标准,让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 京ICP备20003123号-1 )

GMT+8, 2024-5-3 16:47 , Processed in 0.0627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