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3|回复: 0

多核心射频技术为微波链路实现Gb级传输性能

[复制链接]
zhiweiqiang33 发表于 2014-4-1 2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光纤电缆在容量上一直优于微波,但许多通讯链路并不需要光纤的全部性能。随着更低成本与可更快部署的微波技术在容量上不断提升,微波在以往仅能 由光纤实现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具优势了。如今多核心射频技术的突破已将微波传输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数千兆位/每秒(Gb/s)的容量水平,使系统设计人员 能以更具成本效益的微波方案取代昂贵的光纤建置。

多核心技术不仅增加了容量,同时也延长了传输距离,同时还降低功耗与缩小体积,因而进一步降低总持有成本(TCO)。在实施远程配置时,多核心射频可降低传输链路的作业支出,同时确保无需太大的花费就能在日后进行网络升级。

多核心架构

这项突破性的多核心射频架构基于一款先进的平行射频处理引擎,该引擎基于Ceragon的基频调制解调器和RFIC芯片组打造。该架构已针对处理多个射频讯 号流实现优化,相较于目前的技术,该架构倍增了传输容量、也提升了系统增益。使用射频终端核心的常见处理资源,多核心系统降低了功耗并保持较小封装,使其对于前端网络与小型基站回程网络等各种网络回程应用特别具有吸引力。

平行射频处理引擎使多核心射频迥异于其它紧密型多载波方案,后者其实就是将多个射频系统装进同一个机箱中。紧密型多载波方案并未提供多核心技术拥有的集中式资源等诸多好处。

灵活的工作模式

多核心射频技术本质上是普适的,可用于许多不同的部署场合。多核心射频开始可配置为一种大容量、单核心方案工作,以因应目前传输的诸多要求。随着网络演进, 可远程启动第二个核心,以远高于过去的微波容量为其它各种应用实现性能优化,以因应任何回程网络、前端网络或其他部署应用。

基本性能:为了进行说明,以容量、传输距离和天线尺寸等方面考虑一款有高性能的通用、1+0单核心射频方案:

作业于单内核模式时,该射频具有类似于标准的性能,但由于其先进的调变(2048QAM)机制,因而还能提供额外容量。

使传输容量倍增:启动第二个核心将自动加倍单核心射频的带宽(在此使用相邻通道或与正交极化相同的频道,如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XPIC)。虽然显著提升了容量,但并未牺牲系统的增益或可用性,因为容量的提升来自以相同调变、相同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使用额外的载波,同时保持了相同的小尺寸。事实上,它实 实在在提高了一倍的容量,而无任何折衷。

使链路距离倍增:还可利用多核心射频来增加传输距离。在进行建置时,多核心设备(FibeAir IP-20C)使用多载波自适应带宽控制将其传输的位串流分配给两个核心,从而实现了更低的调变方案,并显著提高系统增益(更高发射功率和更低接收灵敏 度)。增加的系统增益可实现更长的通讯距离。多核心射频能显著增加链路覆盖范围,甚至可增加一倍的距离。

总结

在单频通道上,多核心射频技术将微波容量提升至新高境界──Gb/s级的射频吞吐量。多核心微波方案的部署成本远低于昂贵的光纤建置,能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 式解决目前的网络传输挑战。此外,由于天生具有普适性,多核心射频适用于多种部署场合,并可透过远程软件定义进行升级,以满足动态部署应用场合对于更大容 量、更长传输距离的要求。多核心技术显著降低了厂商的资本开支和营运支出,同时确保网络可满足未来对于容量升级的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pga论坛|fpga设计论坛 ( 京ICP备20003123号-1 )

GMT+8, 2025-5-1 21:06 , Processed in 0.0587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