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技术分享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0

人类第一颗通信卫星

[复制链接]
羽蒙 发表于 2014-8-7 14: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信卫星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通信卫星,那么人类社会将陷入瘫痪的状态,现代通信卫星的轨道高度较高,被认为是太空的中 继站,我们通过通信卫星可以观看到大洋彼岸的比赛等,但通信卫星的早期鼻祖却是一颗酷似气球的卫星,图中显示的就是美国宇航局在1964年于北卡罗来纳州 进行充气卫星测试的场面,135英尺直径(41米左右)的钢化充气气球卫星正在进行拉伸应力测试,美国宇航局开始了对通信卫星技术的示范性应用。

美国宇航局正在测试直径达到41米的“回声2号”通信卫星 1960年,第一颗通信卫星“回声1号”发射升空,虽然其长相酷似气球,但是其轨道高度却不低,达到了1600公里,“回声1号”的直径在30米左右。当然该卫星在火箭的载荷舱内是非常小的,其采用了气球型的构造,进入预定轨道后可发生膨胀,作为一颗气球型的无源通信卫星,外壳采用了聚酯薄膜制造,甚至可抵挡一定速度和质量的陨石撞击。科学家之所以将通信卫星制造成如此巨大的气球型,是因为这样的设计能增强卫星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能力,为此还特意涂上了一次层薄膜金属材质以增强反射率。

来自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工程师负责制造第一颗“回声1号”卫星,聚酯薄膜厚度仅为0.0127毫米,背面安放了太阳能电池组。1960年8月12日,“回声1号”成功发射,此后科学家进行了第一次通过卫星直播的语音通讯、第一次图像信息的传递、第一个横跨大陆的卫星电话等。“回声1号”也是第一批受到太阳风影响的卫星,由于“回声1号”体积巨大,其表面也采用增强型的反射金属薄膜,因此来自太阳的光子对卫星可产生较大的作用,使其偏离了轨道。 四年后,“回声2号”发射升空,其直径更大,达到了41米左右,但其同样也是一颗被动通信卫星,配备了表面温感探测器和内部压力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控制卫星入轨后的膨胀姿态,使整体形状更加光滑,这有助于对无线电波信号的反射,因此其会比“回声1号”要先进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pga论坛|fpga设计论坛 ( 京ICP备20003123号-1 )

GMT+8, 2025-5-4 17:26 , Processed in 0.0558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